雙刀論證,也就是兩難論證,詭辯學派的基本配備武器之ㄧ,
事實上,很多人不用學也會自行衍生出來,或是經過別人的演練,也可以很快的學會,
最常見的問題就是,我喜歡名牌包,名牌包一個要25萬,但我也沒有那麼多錢,
若堅持要買名牌包,又經濟問題仍未解決,這樣兩難就出現了,
全世界的人都面臨各式各樣的兩難,俗語就有一句"魚與熊掌不可兼得",
也常聽工作階層的人抱怨"人要馬兒跑,又要馬兒不吃草",
老闆不給資源,又要求工作目標,就更讓人感嘆"巧婦難為無米之炊",
兩難論證之所以成為詭辯學派的基本配備武器,是因為太好用了,而且輕易上手,
馬上將問題拉入一個無解的框架裡頭,在裡頭兜圈圈,永遠都走不出來,
這也是許多人想解決問題時,常掉入的一個純粹的想像框架,
潛在問題,衍生性問題...常常都是多到讓人難以想像,問題寶寶永遠都有問不完的問題,
以前一群同學聚在一起很愛玩這種遊戲,也可以說純粹瞎聊,大家似乎也訓練出一些些的論證技巧,
兩難論證的解決方案也很簡單,差別就在於對問題的了解程度,
如果是堅持的兩方,就在於哪方是可退讓的,認知基本上都會有差異性,
就像是5千對於貧戶來說可能是用來維生一個月一筆不小的金額,
對於億萬富翁,買件衣服可能不小心就花掉幾十萬,5千是完全看不上眼的額度,
一樣的五千,對於富翁來說,是極容易退讓的金額,花60萬買名牌包,能不能折扣5千,根本沒列入問題,
對於貧戶,你要他繳出5千元的任何費用,這可是生死交關,可能會跟你拼命的,
問題可不可以切割,展期延後,轉移,打破僵局來另闢新局,將問題提升或壓低,甚至是忽視,
每個人對問題的認知不同,採取的策略也不同,但別期望最佳策略都會隨時產生並被採用,
另外,事後諸葛,永遠都有超級完美問題來告訴你採取的策略有多麼的愚蠢,
賽跑時跑最快的第一名有獎金,大可跟第二名問,為什麼不跑快一點就可以超越前面的來拿獎金?
第二名應該會告訴你,他沒法跑更快了,諸葛亮這時就出來了,
平時有沒有訓練跑步? 這樣是不是可以讓成績進步? 方法對不對? 有沒有努力? (很多記者都是這樣問問題)
全都可以拿出來質疑一趟,有沒有道理? 表面上有道理,事實是一點道理也沒有,
回過頭來,這些問題也可以用在這位諸葛亮先生身上,
問題推到極致,這位諸葛亮先生甚至該參加奧運去拿金牌,由問題來看他應該永遠是第一名,
所以問題核心所面對的極限就一一浮現,比賽結果早已經產生,這樣的問題還需要回答嗎?
- Nov 22 Sat 2008 09:25
雙刀論證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